多位省级两会代表提议: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稳产保供

2021-02-09 0
栎沃资讯  近日,各省两会陆续召开,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猪场动力网整理发现多位养猪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继续支持养猪业发展,做好稳产保供工作,并且需要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等。
 
轩洪亮
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方瑞集团董事长
 
针对如何巩固做好乡村生猪养殖成果、保障好养殖户权益、持续全面助力生猪产能提升,在今年陕西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陕西方瑞集团董事长轩洪亮指出,当前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防疫成本、猪仔成本等养殖成本较高,成为困扰广大养殖户的主要突出问题。
 
轩洪亮在《关于巩固乡村生猪养殖成果,持续全面助力生猪产能提升的建议》中提出,要持续加大养殖户资金信贷支持力度;要研究吃透并逐级落实好生猪扶持各项政策;要常态化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及经验分享,组建基层管理机构并扩充人才,加快有关疫苗研发进度;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督监管措施,严格管控好养殖过程突出生态问题。
 
王希龙
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稳产保供
 
“当前正处在‘猪在风口飞’的时点。”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研究员王希龙在广东两会上指出,养猪业是保障国家动物源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广东是养猪大省,也是猪肉消费大省,2020年末生猪存栏约1750万头,但生猪供应偏紧态势仍未改变,年需调入生猪约1000万头。
 
“必须像抓粮食生产一样,进一步采取稳产保供措施,促进全省养猪业健康高质量发展。”他说。
 
如何实现养猪业长期稳产保供? 王希龙认为,一方面,应科学规划生猪产业布局,把促进养猪业高质量发展写进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要确保生猪养殖用地政策落实到位,确定合理的财税补贴政策,加快金融机构支持生猪养殖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政府干预型的生猪保险制度,提高养猪积极性。
 
他还指出,要突破生猪养殖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现代种业行动计划,解决制约养猪业的种源 “卡脖子”技术。
 
王兰
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垦猪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兰认为,海南生猪产业的发展,与海南省“肉篮子”工程、保供稳价等领域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广大岛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高低。非洲猪瘟新形势下,生猪行业遭遇大洗牌,传统生猪养殖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生猪产业开始进入拼成本、重管理的时代。养猪有了高门槛,在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现代化养猪已然是不可逆的行业趋势,这对行业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大生猪养殖企业智能化数据化体系建设财政支持,智慧养猪,降本增效。建设生猪全产业链智能化示范小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王兰结合海南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及自身在海南龙头企业的工作经验,聚焦生猪产业向智能化数据化建设,提出建议。
 
许明曙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生猪种质资源保护是许明曙多年关注的焦点,“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十四五’期间我省猪肉自给率要提高并稳定在70%左右,还对现代化猪场建设、生猪种质资源保护等做出谋划,令人倍感振奋。”
 
“中国有四个很有名的猪种,其中浙江的嘉兴黑猪、金华两头乌就占据了一半席位。加快优秀地方生猪种质资源入库,强化生物安全性保障,更有利于丰富我们的菜篮子。”许明曙指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面,相关的产学研联动,地方猪的种质资源不仅仅要传承,还要创新。因为我们现在的消费结构、消费的习惯已经改变,那么我们不仅仅要把种保住,还要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种,通过市场的认可、消费推动,反向推动保种。”
 
谢发清
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绿色亲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
 
谢发清“这些年有的地方猪品种里已经很难找到公猪,部分品种的存量甚至比大熊猫都要稀少。”
 
“猪圈危机”的背后其实关系到的是国家的生态和农业安全。“安徽省地方猪品种本来就不多,经过非洲猪瘟疫情后,地方猪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濒临灭绝。”
 
谢发清以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判断,造成地方猪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国外进口猪的竞争。进口猪因为出栏快,更容易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也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中国的猪肉市场和养殖场。而地方猪与之相比饲养周期较长,因而行业内逐渐淘汰了地方猪品种。
 
“但是从健康安全角度来看,地方猪更符合当下健康饮食追求。比如安徽的定远猪品种,就具有性早熟、耐粗饲、肉质好和产仔多的独特优点。”谢发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安徽是畜牧大省,安徽人民在猪的选育和饲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培育的定远猪、六白花猪、黑寿猪作为优良的地方品种,已经被收录到《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之中,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他看来,搞好地方猪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十四五”期间的畜牧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有着深远的意义。
 
谢发清提到,地方猪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养殖户也更容易掌握饲养技术,应当形成特色产业并以此提升经济效益。此外,地方猪食用的饲料多以玉米秆、花生秧为主,成本低且饲养过程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减少浪费。
 
谢发清建议,地方猪品种的保护与开发的前期应抓好基础工作,后期突出产业化。要加强对省内外猪品种的研究,大规模开发利用,并逐步形成系统化产业化、科学化,以此提高地方猪品种保护与开发水平,最终促进品种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对地方猪品种的保护最好以原产地保护为主。”他还指出,要建立完善的地方猪种保护体系的建设。对猪种信息做到及时更新,定期对地方猪种开展资源监测评估并及时调整保种方案。
 
谢发清表示,地方猪品种是我国五千年农耕文明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对地方猪的保护、开发利用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他呼吁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除国家拔付的经费外,省、市、县三级都应从财政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地方猪保护开发、利用的支持。每年把保种资金纳入政府资金预算,支持地方猪品种的保种、开发和利用。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委员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委员印遇龙今年提案的关注点是高质量发展畜牧业,与生猪产业息息相关。作为畜牧业专家,他认为近期猪价浮动,一方面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下生猪流通环节受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消费需求增加所致。长期来看,猪价的波动主要还是由供需失衡导致。随着生猪产能的释放,预测今年猪价会逐步回归正常。
 
印遇龙建议,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以应用成套的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养殖设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猪的流行性疾病是养猪场的最大威胁,应完善疫情防控机制,降低感染率是养猪业发展的关键;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应同时进行,大力发展养猪业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杨文莲
湖南省人大代表、湘村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杨文莲表示,种猪就好比芯片,中国大多种猪靠进口,但疫情等因素会对进口种猪造成一定影响,预计未来三年种猪缺少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多数猪肉来自国外引种的猪。2020年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启动地方猪遗传资源状况摸底调查,持续开展地方品种抢救性保护行动,加快种猪“国产化”。
 
“种猪资源决定了生猪的产值和产量,只有优质的种猪才能有优质高效的生产。”作为湖南省生猪产业协会会长,杨文莲了解到,湖南生猪种猪资源丰富,拥有湘村黑猪、湘岭猪等湘猪,但优质种猪的推广程度较低。
 
“种业资源科技程度高,是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湘村黑猪是湖南目前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光品种的培育就花了二三十年。”杨文莲表示,业内都知道优质种猪的重要性,但是囿于培养期长、投入巨大等原因,不敢轻易尝试;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大推广种猪资源的力度。
 
来源:猪场动力网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