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关于畜牧业、养殖业热门提案汇总

2021-03-12 0
栎沃资讯  两会闭幕在即,在今年两会上,多位农牧行业的代表带来了各自的提案,内容涉及乡村振兴、生物安全、种业发展、饲料产业税收、病死畜禽处理等多个方面。因此,猪兜为大家就农牧业、养殖业的各类提案做一简要汇总,方便大家了解、学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稳定生猪生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适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多措并举扩大油料生产。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稳定生猪生产。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
 
以“企业先投入、国家补一半”原则鼓励种业企业积极投资发展种猪研发、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攻关项目,同时发挥好现代种业国家发展专项基金的作用。对核心育种场、保种场提供非瘟防控用地支持,保障祖代种猪场的生物安全和运营能力,建立真正可商业化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种猪”选育-扩繁-推广产业体系。
 
为预防产业“一哄而上、一冲就散”,因资本过热推动产能严重过剩,甚至在下轮猪周期下行冲击时,出现“还不上贷款就杀母猪、砍猪场”的极端情况,有必要出台一系列引导政策,规划好、调控好、储备好、利用好现有生猪产能。
 
他建议,一是继续支持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小散户适度养殖,一方面由国家提供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帮助小散户加快转型升级,以缓解原本家庭养殖“小散户”面临的压力,同时帮助农民增收。
 
二是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规模化养殖企业设置有梯度的准入资格,预防产能过剩,支持符合行业资质、长期扎根农业、拥有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企业规模化发展。具体可参考农业发达国家对产业的调控经验,对10万头以上规模的养猪企业设置许可证/行业准入制。
 
三是细化养猪企业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快健全环保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的行业标准、以政策形式规范为防控非瘟新增的产业用地需求。
 
四是由农业农村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构建打通全产业链的产业大数据监测平台,以科学预测、及时调控投资、产销、供需关系,以引导理性投资,降低猪周期波动幅度,减少信息滞后带来的猪周期波动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围绕乡村振兴、种猪高质量发展、加快养猪行业智能化升级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牧原将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把养猪产业做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从粮食-饲料-养猪-屠宰加工产业链发力,带动物流运输服务业发展,实现乡村经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继续贡献力量。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让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技术工人。现在的养猪行业需要高新人才,让所有人才充分发挥价值,不仅只是城市能够留得住大学生,而且能够让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去,容得下,留得住,在农村广袤土地上聚力推动乡村振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解决中国种猪‘芯片’。中国养猪占世界一半,完全有能力解决国内种猪需求。牧原2020年为行业提供64.3万能繁母猪,为中国养猪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还建议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公司债券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其竞争力,壮大其带农惠农实力,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加快成立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引导基金,引导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打好产业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省委会主委胡旭晟:尽快尽早出台《畜禽种业促进条例》
 
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是事关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民生事业,具有社会公益属性,高度依赖政策引导和政府支持。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省委会主委胡旭晟建议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胡旭晟建议,对无害化集中处理进行立法,加大对倒卖偷埋、乱丢乱弃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健全资金补助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其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补助标准,鼓励养殖场主动上交病死畜禽,设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报告信息费”,加大资金拨付监管力度,切实为企业运营减轻压力等等。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提出“3个加”战略:
 
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通过建立种质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活体基因库、各级育种制种基地等,开展良种动物选育等关键环节研究,实现遗传物质保护。
 
另外要加大畜禽种业研发投入,建立健全动物种业运行机制,打造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企业运作为方式,以种业为主营业务,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规模化、高效率育种创新融合体,不断推动优良种畜研发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要加快学科、人才、平台建设,建立以生物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主要手段的高科技动物种业育繁体系,健全畜禽性能测定体系、遗传评估体系,完善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鼓励科研人员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充分参与科研成果推广,做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减少生猪养殖环境污染、防范猪瘟等重大疫病
 
刘木华在今年的提案中表示,生物发酵饲料推广应用是减少生猪养殖环境污染、防范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提高饲料利用率、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促进畜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聚焦“卡脖子”问题
 
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从国家战略层面聚焦畜禽种业“卡脖子”问题,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种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力争通过十年的努力,实现中国从畜牧种源进口国到输出国的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通旺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机修班班长李树林:加大对农村生猪散养户的支持力度
 
李树林建议,抓大不放小,支持2000头以下养殖场发展养殖业,具体建议为:
 
加强散养农户的用地保障,允许散养户以合作入股的形式,集中点状分布的基本农田、林地,联建共建适度规模养猪场、发展养猪业。加强财政金融扶持,由政府牵头设立贷款担保基金,并落实好贷款贴息、能繁母猪补贴、适度规模猪场补助等支持政策,扩大抵(质)押品范围,开展全产业链贷款模式。给予农村养猪散户资金支持。对适度规模养殖户生猪死亡保险的理赔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及时理赔,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加强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为农村散养户提供实用的养殖技术培训和服务。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