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喊了多年的养殖业终于迎来发展契机,国家不再搞一刀切式禁养

2021-10-13 0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致富,从最初提倡的“离土不离乡、就地进工厂”到如今的“提升好技能、返乡再创业”广大农民朋友正享受着国家惠农政策的红利一步步走向越来越富裕的道路。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形势下,农民工就业总体上仍然面临稳定性不高、劳动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等诸多问题。
 
国家政策好 农民返乡创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各类要素不断向#农村#聚集,很多在大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开始带着学到的技能以及较充足的资金返回家乡创业。
 
 
 
 
但国家在加大对农村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同时也相对应地加大了监管的力度,像占用基本农田、乱用耕地违建,违规套取涉农资金等都是明令禁止的。
 
特别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效益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这让很多原本想靠资源转化为利益的返乡创业者们不知道回农村到底能干什么致富,更多的农户则担心自己发展的产业不符合国家的政策最后落得血本无归。
 
落实政策不是采取“一刀切”
 
针对三农,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好的政策和法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新农村,让农村变得更美好,让农民变得更富裕,可以说党中央为农民操碎了心。
 
 
 
 
可国家好的用心却在个别地方政府得到了曲解,某些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常常矫枉过正,甚至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这样虽说能最快地完成上级任务,达成目标,可是有时却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进而影响到农村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比如一些地区为了减排就曾出现过形式主义事件,在农忙季节禁用收割机,要求农户只能用手割麦,一边割麦一边要洒水降尘。还有的地区为了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一律禁止农户开展养殖业,这种“一刀切”的发布禁养令行为以后将被坚决制止。
 
 
什么是禁养令?为什么下禁养令?
 
禁养令就是禁止农民不合理养殖家禽等其它动物,如牛、羊、猪、鸡等。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上一头猪或者一些鸡,特别是近年来农村涌现了大批养殖场,很多都不符合环保的要求,在2020年国家出台了被称为执行力最严的禁养令,不少养殖户中招,损失惨重。
 
为什么国家要下禁养令?其本质目的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无论是散养还是圈养,环保环评都要达标,“鸡粪散大路,臭味满村飘”曾是很多农村地区的现状,也是很多农民怨声载道的事,因此,国家加大禁养范围,严格审批手续,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助力养殖业,不搞一刀切,养殖户将迎来发展契机
 
可如今,由于一些地区一刀切式的限制养殖业,农村的养殖户少了,市场上的猪肉,羊肉、牛肉等家庭常用肉食售价接连上涨,带来老百姓生活质量的下降。现在国家紧急叫停了一些地区不合实际的禁养令,还鼓励地方的养殖业,并对其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带动了老百姓对养殖的热情,为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增加了新的渠道。
 
 
目前,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很多地方取消禁养令,制定了更科学合理的养殖规定,让老百姓有序开展养殖业,养殖户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很多老百姓从此走上致富之路。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