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二,距离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还有8天。今日我们主要交流的话题为:有国界的粮食供应。以下是今日的详细内容:
1.继昨日媒体曝出中储粮原副总徐宝义被查之后,原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与此同时,郑商所对25名客户给予纪律处分。郑州商品交易所是国内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全国五家期货交易所之一,主要涉及国内小麦、稻谷、棉花、白糖及动力煤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
2.从1月26日起俄罗斯小麦的出口关税连续第二周下降,将从97.5美元/吨降至95.8美元/吨。大麦税将从79美元/吨降至74.4美元/吨,玉米税将从46.1美元/吨增加到50.6美元/吨。新税率将持续到2月1日。
3.随着全球粮价陆续走低,中国需求再次被市场关注。上周晚些市场,市场传闻我国买家将买入150万吨的大豆和150万吨的玉米,刺激美盘价格走高。
数据显示,尽管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球炒作疫情的粮食产量可能不及预期,但随着北半球的收获以及当下南半球粮食产量的丰产预期,市场对于全球粮价的关注点再次转向需求,看多者认为未来来自中国的需求仍会撬动全球粮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面,当下南美旱情引发市场炒作——尽管旱情并不能导致南美地区粮食的大幅减产。
另据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本年度以来采购了大量的美国玉米,但尚有1000多万吨一直没有装运,同时还在加大对乌克兰玉米的采购,目的是促使国际粮源采购的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个或两个国家。
4.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雨雪天气,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近期的雨雪天气对小麦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5.在昨日的资讯中,我们分析了非洲地区即将重塑的粮食供应体系,其实,就全球范围来看,尽管各国都有相同的食物供给需求,但在粮食的供应方面却越来越多地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些粮食出口国会对粮食的进出口业务采取阶段性的限制或鼓励出口的政策,以此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一些粮食进口国也在全球的粮食贸易中,用手中的钞票来实现最佳的经济合作;还有则是国际争端中,会给第三方的粮食交易构成负面影响。
就在近一段时间,俄乌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法国的关系,成为全球粮食贸易中关注的焦点。
首先就俄乌关系来讲,这两个国家都是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其中俄罗斯是黑海地区最大的小麦出口国,而乌克兰也是排名前五的小麦出口国,同时其玉米和大麦出口也位居全球前五。
最为关键的是,除了俄罗斯、乌克兰外,哈萨克斯坦和罗马尼亚这两个相对较小的粮食出口国,也需要通过黑海港口运输谷物,黑海港口极有可能面临任何军事行动或制裁的干扰。据悉,目前乌克兰的一些谷物出口业务已经受到影响,出口速度放缓,这也给全球小麦和玉米交易带来不确定性。
除了俄乌外, 阿尔利亚也在开始对法国小麦说“不”。资料显示,阿尔及利亚一直是法国小麦的主要进口国,常年进口量都在600万吨左右。而来自欧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本年度法国对阿尔及利亚出口小麦254.6万吨,相比之下,上年度年度同期为307.1万吨。
特别是在最近的三次小麦招标会上, 阿尔利亚国家粮食部门都选择了拒绝法国小麦。
从某种程度而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无国界的食品需求和有国别的粮食生产正成为一个显著的经济现象。
6.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泰国猪肉价格出现暴涨,最新价格已经达到每公斤6美元,约合人民币19元/斤,大约是鳄鱼肉价格的三倍,迫使越来越的泰国消费者转向鳄鱼肉。为遏制国内肉价,泰国有关方面已经开始打击国内不法商家的囤积居奇行为。
就在最近,泰国宋卡府一冷冻公司因囤积20万公斤猪肉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