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养猪户在亏损,要鼓励猪肉消费!建议从四方面减少猪周期对行业和经济影响

2022-03-04 0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今年他将提交关于节粮、平稳猪周期、加强培育专精特新等共计8份提案。
 
  今年全国两会,刘永好带来了《关于稳定生猪产能,降低周期性波动,引导生猪产业平稳升级的提案》。这一提案就解决猪肉价格大幅波动,消除减少猪周期对行业和对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了若干建议。刘永好表示,展望未来,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老百姓的信任下,在企业的努力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迎接挑战,新希望一定能够战胜猪周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压力。
 
  刘永好还指出,饲料综合成本已连续5年上涨,养殖企业不仅面临生存困难,更存在资金、人才、技术压力和服务能力等多重瓶颈,迫切需要外部支持。
 
  对于今年的猪价走势,新希望集团党委书记,新希望六和执行董事长、总裁张明贵表示,预计今年猪肉价格的整体形势仍不太乐观,只是价格波动的幅度有可能收窄。新希望六和将在体系建设、团队建设和养猪成本等方面进一步挖潜,更好地应对行业波动。
 
  猪肉价格低迷,带来很大困难和压力
 
  猪周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第8周,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6.22元,环比下跌0.5%,同比下跌51.1%,较上周收窄4.9个百分点。
 
  在媒体沟通会上,刘永好一落座便直接切入猪周期话题。
 
  “‘猪粮安天下’,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但是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际粮价的波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刘永好说。
 
  刘永好表示,现在养猪业处于猪周期的底部。以新希望集团为例,过去一年,据初步测算,新希望集团销售额超过2400亿元,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由于猪周期叠加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旗下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出现较大亏损,新希望集团整体略有盈利。
 
  不过,新希望集团在税收、员工社保福利、借贷信用等方面都保持了很好的表现。2021年,新希望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投资仍然超过100亿元,兑现了新希望“五五工程”的承诺。
 
  鼓励猪肉消费,优化猪肉产品供给
 
  谈及如何消除减少猪周期对行业和对经济的影响,在《关于稳定生猪产能,降低周期性波动,引导生猪产业平稳升级的提案》中,刘永好提出了四方面建议,包括:第一,鼓励猪肉消费,引导支持生产企业加工研发创新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第二,细化和完善猪肉收储。以进出口调控的政策,加强市场预期,更有效地发挥政策的调剂作用。第三,加大对养殖企业逆周期金融支持,引导评级机构合理客观评判,完善金融风险对冲工具。第四,通过健全食品原料溯源制度,鼓励机关单位采购可溯源的肉蛋奶产品,引导企业打通养殖屠宰下游食品一体化的产业链,提升上游养殖抗风险的能力。
 
  猪周期拐点何时来?
 
  谈及猪价走势,张明贵表示,由于养殖格局的分散性,不确定性仍比较高,所以准确判断周期有难度。
 
  存栏的高峰大致在上半年3-5月份。所以,今年上半年行情压力比较大,下半年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全年拉平来看,猪肉价格也不是特别乐观,只是价格波动的幅度有可能收窄。新希望六和将在体系建设、团队建设和养猪成本等方面进一步挖潜,更好地应对行业波动。
 
  “我们的产业格局是以饲料为主,还包括养猪、养禽、食品等。布局相对综合,对冲互补的作用大。我们搞养殖业40多年了,经历了很多的周期,相信这一轮我们也能战胜它,我们有信心。”刘永好说。
 
  开展专项行动,节粮提效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依然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今年刘永好带来的《关于多举措节粮提效,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的提案》,为节约粮食建言献策。
 
  作为全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商,刘永好介绍,新希望一年即可生产近3000万吨饲料,这也意味着要使用近3000万吨玉米、小麦、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这些粮食相当于全国总产量4.4%,对应7700万亩耕地。
 
  “如果我们每年节约1%的用粮量,就可节约30万吨粮食,对应77万亩耕地所生产的粮食。连续坚持5年,就相当于节约了三四百万亩良田。”刘永好称,今年2月份,新希望决定实施“节粮专项行动”,这也是未来五年新希望集团的重要行动规划和目标。
 
  刘永好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粮食安全,粮食安全要增收、节支并举。新希望通过实施这一专项行动,不仅可以节约粮食使用,为保障粮食安全做贡献;还可以减少农田使用,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做贡献;同时也能实现低碳、环保生产,减少排放,践行双碳发展理念。
 
  谈及新希望如何能实现每年节粮1%的目标时,刘永好给出了三方面措施:一是通过育种工程,优化猪只品种,减少粮食消耗,完成节约目标的1/3;二是通过不断优化饲料配方,完成节约目标的1/3;三是通过数字化优化养殖方式,减少饲料的使用,完成节约目标的1/3。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节约粮食,但多是从消费端进行节约。而目前,从生产端节粮已愈发成为用粮行业共识。
 
  为真正实现既节粮增效又增收促产的良性发展,刘永好在《关于多举措节粮提效,保证粮食和耕地安全的提案》中提出三点建议:
 
  一、放宽政策,缓解原料短期供需平衡,优化长期战略布局。一方面以有效举措缓解短期供需平衡,如放开南美国家的玉米进口限制、适度增加民营企业进口玉米的国营贸易配额规模,强化配额外进口谷物的战略对接,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效率等。另一方面以政策推动长期战略布局,鼓励和保护农民种植油菜籽和大豆等油料作物,提高国内油脂油料产能;支持企业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引导和指导企业参与对行情的研究预判,从而减少采购误判损失,提高资金效率。
 
  二、鼓励饲料企业通过不断优化饲料配方、养殖企业优化养殖方式,实现节粮目标。包括大力推广数字化饲料配方技术、精准饲喂技术,对饲料养殖企业的软硬件技术改造给予资金补贴和支持,对养殖企业提升精准饲喂水平等生产设备的采购、技术改造给予资金奖励、信贷支持等;以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动物副产品和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蛋白饲料资源的研发利用等。
 
  三、在当前养殖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加大对企业自研节粮育种项目的资金扶持。鼓励和保护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让企业免于因亏损而减少科研投入,保障育种研究在人员、资金上的持续性,让专业技术人员能够长期专注于优化种猪、种禽的选育研究,从而通过育种工程,优化畜禽品种,不断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减少粮食消耗。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