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没少看到网上关于“小麦青储”的争论。而我在最早看到相关新闻的时候已经有过判断:这事一定又会和“井外敌对势力”挂钩;而且一定又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这场方兴未艾的争论中有人说,小麦青储会严重危及到中国的粮食安全。

我虽然也曾有过参加农村劳动的经验,但并非从小就生长在农村。还记得小时候在农贸市场(那时候叫自由市场)看到有人在卖半大的小公鸡和一寸多长顶着黄花的乳黄瓜就很生气。我问父亲:为什么不把鸡养大,那样不是可以卖更多钱么?为什么把小小的黄瓜摘掉,这不是在糟蹋东西么?我父亲是地道的北方农民出身。他告诉我,同一批孵出的小鸡中,除了个别留作种公剩下的都不会等到成年。一方面是因为小公鸡的食量大、长肉慢,养着不划算。另一方面是公鸡好斗,笼养的死亡率高。至于给黄瓜摘花就更好解释。因为这样可以集中营养,使结出的黄瓜更加饱满。后来在生活中我发现很多人都像我小时候一样。尽管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遗憾的是,在每每应该动脑筋的时候,他用了感情。
回到“小麦青储”这个话题上。为什么上一秒还在反对防疫一刀切的人,下一刻就视“青储饲料”为人间大恶,非一棍子打死才后快?这其实是暴露出一个思考习惯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讨论一个社会时事,首先应该建立在对其有一定的基础性了解的前提下。然后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对。例如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妨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什么叫青储饲料?收购青储饲料这种行为到底是以前就有还是现在突发?到底存在多少用小麦做青储饲料的现象?占比是多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会引起什么直接和间接后果?发布这些信息的来源是什么?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当然,我并不认为这样做就一定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包括我自己在内。但保持这种思考习惯总还是好的。
很多人一提到粮食就立刻会想到吃饭问题,这是没错的。粮食安全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脉就更没错。我们已经越来越能理解的是:能够让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放下尊严的,最直接的威胁就是饥饿。
关于粮食我们必须知道,粮食除了有口粮以外,还包括有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既有狭义的粮食,又有广义的粮食。随着居民饮食结构改变,口粮需求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肉、奶、蛋、蔬菜、水果等副食品的占比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总用量在不断提升。尤其是玉米在饲料上的占比早已超过一半。而进口大豆更是绝大部分被用于饲料。
就算退一万步讲,真的有敌对势力企图用收购青麦的方式让中国人饿肚子。那么请问,这些收购上来的青麦到底是被毁坏抛弃了还是真的用于饲料了呢?如果是后者,那么饲养牛羊畜禽是不是也成了勾结井外势力的坏分子了呢?再简单想一想:以一亩小麦1500元的收购价格计算,想要达到影响口粮生产的程度势必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那这笔钱从哪来的?怎么进入的中国?真当外汇管理局和公安部门是摆设吗?只要稍微有一点逻辑和常识思考能力的人都不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收购青麦作为饲料久已有之,为什么偏偏今年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我想,价格至少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讲,农民会在小麦上市前提前收割并卖掉一部分长势不好的青麦。价格通常也会低于粮食销售价格。这个道理就和提前宰掉小公鸡一样,没啥不好理解的。据河南滑县一位种植大户表示:“相比于待小麦成熟后收割,做青储饲料的收入未必更高,只是在收割、仓储等环节相对省事一些。从今年情况看,小麦收割后不低于1.5元/斤,加上一些补贴,卖粮比青储更划算。” 而事实上,因为小麦的价格不断提高,已经导致其在饲料用途上的占比不断降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小麦饲用总量或在2200万~2500万吨,较上年减量接近一半。从这个角度来说,饲料加工企业收购青麦并不会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后果。而今年的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往年也是事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市场供需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用于青储饲料的糯玉米等出现减产。作为养殖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饲料不能断。就算涨价也得买,否则就只能大规模屠宰,造成巨大损失。而占到日饲料30%以上的青绿饲料一旦接济不上就意味着要用更多其他饲料和添加剂进行替代。不仅成本更高而且也非长久之计。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难道在你眼中,牲口比人还重要吗?让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思考:把一部分青麦提前收割作为青储饲料到底是不是在糟蹋粮食。如前所述,中国人的营养结构中的肉、奶、蛋、蔬菜、水果等副食品占比不断增加。肉食也应该算是粮食的一种,而且是更高级的粮食。和猴子拥有共同祖先的人类之所以能从树上走下来,就是因为食用的动物蛋白大大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所以,营养的提高对于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鸡鸭牛羊肉等动物蛋白的生产和优质的饲料息息相关。青储饲料因为使用的是植物全株,所以利用率会更高。如果结合收割后,农民可以快速补种下一季粮食来看,取得的综合收益完全有可能超过等待小麦成熟后再进行收割。我不知道这么解释,能否让那些久居城市对农业一无所知的人有所了解。有些事并不是5000年以来第一次见,而是你第一次见,行么!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真不懂,要么是绝对坏!

那么问题又来了。毫无节制的收割青麦作为青储饲料是否会影响到粮食产量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难大范围出现。我们确实需要关注部分农民因为价格上涨引起的“跟风甩卖”。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行政手段进行控制,而是应该让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因为饲料的需求量终究是有限的。目前这个1500-2000的价格其实已经偏离了以往的收购价格。必须说一句,我本人对这个价格是存疑的。到底是市场成交均价还是虚报的一个高价,对市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如果价格无疑,那么在市场的驱动下,饲料厂自然会转向寻求其他更有优势的替代品。而从国家层面,只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做到让利于农民,自然会很快形成市场的自发平衡。
我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如果任由某些不懂农业的人故意制造社会舆论形成浪潮,又会引发地方上的“一刀切”。如果因此导致强迫农民不允许收割销售部分长势不好的青麦,可能会出现付出了更多劳动,反而拉低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结果。而养殖业也势必会因为青储饲料的缺乏而受到影响。我们做一个简单而且不那么合理的推论。没有足够的青储饲料来源,那些需要青储饲料的养殖场怎么办呢?是否会导致养殖成本和价格的进一步推高?是否又会进一步传导到市场消费价格?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是否会相对下降?这才是真正的“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