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绿色双轮驱动 港口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2025-04-01 0
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乔雪峰)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智慧港口”大屏上,船舶装卸、桥吊和龙门吊自动化作业、无人集卡往来穿梭的画面实时呈现。依托自主研发的“双芯大脑”,上百台港机设备实现精准有序调度,支撑起“千万箱级”生产计划制定和复杂任务管理。
 
在深圳妈湾港,5G专网支撑的自动驾驶集卡车队实现“毫秒级”指令传输,配合高精度地图与激光雷达,作业效率比传统码头提升50%,降低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物流成本约30%。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50多座自动化码头,已建和在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港口作业效能持续释放。从关键技术“在远处看”到“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港口正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3月29日,“魅力大港 活力中国·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在宁波舟山港启动,该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探寻我国港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所取得的成就,讲述中国港口的奋斗故事。
 
近年来,我国港口事业发展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智慧绿色发展方面,我国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一批近零碳港口加速创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球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八席和七席。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港口的硬核实力,更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当前,港口正向技术变革、效率变革的模式迁移,打造“第二增长极”。港口行业乘着智慧“东风”,步入了发展“快车道”。5G、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已深度嵌入港口发展的基因。
 
天津港C段码头通过5G与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实现无人集卡厘米级导航精度,单桥吊作业效率达每小时42自然箱。
 
2023年,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并不断刷新装卸效率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化码头建设领域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整套解决方案。
 
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全流程,其自主研发的GZTOS“湾区芯”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动态优化堆场布局,使其滚装作业效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5倍,船舶直靠率提升至75%。
 
除了“高效”“智慧”以外,“绿色”“零碳”也是港口企业的热议话题。
 
作为煤炭运输大港,每年有超2亿吨煤炭沿着西煤东运大动脉朔黄铁路到达黄骅港。通过长效抑尘和水循环等方法,黄骅港从煤港变成花园。
 
在渤海湾港潍坊港区,4台6.7兆瓦风机正为港口输送源源不断的动能,年可用发电量超7000万千瓦时,风光氢多能互补体系建设正在持续建设。
 
宁波舟山港已建成高压岸电34套、低压岸电313套,码头泊位岸电总覆盖率94.9%,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万吨。
 
目前,我国多个绿色低碳的智能码头正加快建设,到2027年我国将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绿色智慧港口。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