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防护林建设走向提质、增效、稳定车道

2025-04-04 0
“三北”工程科技治沙专家谈系列
专家:防护林建设走向提质、增效、稳定车道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欧阳易佳)随着天气转暖,“三北”工程攻坚战新建续建项目陆续开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今年以来,“三北”工程攻坚战继续推广以路治沙、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治沙新模式,注重治理机制、治理模式创新。目前,“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进展顺利。
 
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党宏忠接受采访时表示,“三北”六期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建设已由过去的单一要素治理,升级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防护林建设也走向提质、增效、稳定的新车道。
 
党宏忠介绍,1978年,我国启动“三北”工程之初,建设防护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农田。防护林主要包括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草牧场防护林等不同类型。其中,建设草牧场防护林有利于促进和保障草场、牧场的生产力稳定性,实现草场永续利用。
 
“在干旱半干旱区建设一定数量的防护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党宏忠说,“我们要坚持适地适树‘以水定绿’,采用低覆盖度的造林方法。实践表明,选择柠条、沙柳等节水型乡土树种,构建低覆盖度固沙林,可使单位土地面积总蒸散量降23%,同时提升降水入渗率18%,生动诠释了‘以水定绿’与‘以绿调水’的辩证统一。”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